時間: 2021年04月28日 17:44 | 作者:朗依制藥 | 來源: 醫藥資訊| 閱讀: 61次
2021年4月15~21日是第27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,今年宣傳周主題是“健康中國健康家——關愛生命科學防癌”。中國抗癌協會近期發布中國腫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識(2021),內容包括篩查篇、診斷篇、治療篇、康復篇、預防篇。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康復篇。
現代醫學認為人體發生疾病,與生物、心理和社會環境有關。祖國醫學早在2000年前的醫學文獻中就有豐富的記載,認為情志的改變可以使人發病,使人長腫瘤。七情即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,在這七情中只有“喜”是良好的心理狀態,其他六種不良心態如果太過會引發疾病,亦可誘發癌癥。
抗腫瘤的過程是艱難的,心理的變化也是正常而不定的,我們需要用各種方法來調節自己的心情,以更好的抵御腫瘤,消滅腫瘤。
調整心理的方法有很多,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嘗試:
1.堅定信念:信念就像大樹的根,要從認知上摒棄“癌癥不可治愈”“得了癌癥就判了死刑”等消極的觀念,要堅信自己是可以抵御癌癥的,癌癥也是可以治愈的,放寬心,積極的配合治療。
2.放松身心:放松療法是按一定的練習程序,學習有意識地控制或調節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動,以達到降低機體喚醒水平,調整那些因緊張刺激而紊亂了的功能。通過意識控制使肌肉放松,同時間接地松弛緊張情緒,從而達到心理輕松的狀態,有利于身心健康。中國的氣功、太極拳、瑜伽等都是放松身心的好方法,他們的核心要義都是“靜”,心若沉浮,淺笑安然。
3.轉移注意:癌癥患者往往集中精力于病情及可以帶來不良情緒的問題上,如經濟負擔、子女贍養、老人照顧、人際關系等。根據不同的情況,鼓勵病人培養相應的愛好,如種花、養鳥、書法、美工等,將其注意力轉移到感興趣的愛好中來,不良情緒會逐步得到改善。鼓勵患者積極的融入社會,融入家庭,回歸工作,回歸生活,轉移自己的注意力,會讓自己放輕松很多,更有助于病情的治療與恢復。
02癌癥患者如何應對疼痛?癌痛,是很多癌癥患者不可避免的一個問題。我國癌痛的發生率為61.6%,其中50%的疼痛級別為中度至重度,30%為難以忍受的重度疼痛。
癌痛患者有時無法入睡,可能因為劇痛而導致思維不清、人格改變,可以不計一切只求能止痛。如果無法止痛,有些患者甚至可能采取輕生行為,因為對他們來說,死亡反而成為了解脫。但許多患者和家屬因為對癌痛了解不足,尤其是家屬無法親身感受到癌痛之強烈,又被一些關于癌痛治療的誤區所影響,拒絕科學的鎮痛治療。其實有效止痛治療不僅可以增強患者的身體抗病能力,也會增強患者戰勝腫瘤的信心,從而提高生活質量,延長生存時間。
嗎啡等止痛藥并沒有那么可怕,研究表明如果癌癥患者規范使用阿片類藥物,其目的是消除疼痛,發生“成癮”是比較罕見的,目前研究報道其發生率低于萬分之四。此外,阿片類藥物沒有極量或者封頂的限制,只要規范化應用,根據患者所需,逐漸增加劑量,是安全的。所以對于中、重度癌痛的病人,阿片類止痛藥具有無可取代的地位。止痛治療是不會加重病情的,止痛治療是癌痛病人的首選治療。疼痛是一種令人不快的感覺和情緒上的感受。只有止痛了,患者的不舒服感減輕了,才能更有信心的治療。如果是繼發性原因,除了應用止痛的一般性治療外,還應該針對其障礙加以處理。例如由于長期制動引起的關節活動障礙,往往伴有關節疼痛,此時積極主動的關節活動度訓練對于緩解此類關節疼痛起關鍵作用。
此外,醫生還可采用言語加藥物的暗示治療。這種治療主要針對一些病人關心的自覺癥狀,如疼痛、咳嗽、胸悶、腹脹等。用藥前給病人說明這種藥物的特性,對緩解某一癥狀的特殊效果,讓病人相信該藥能解除他的痛苦,然后用藥物治療。這些藥物可以是有針對性的,也可以是安慰劑。臨床發現,這種言語加藥物的暗示治療對緩解癥狀,特別是疼痛有很好的效果。
03腫瘤患者癥狀管理重要嗎?伴隨著腫瘤治療技術的快速發展,腫瘤患者的生存期明顯增長,大多數腫瘤患者都會有很多癥狀,有些癥狀是疾病引起的,有些癥狀是治療相關的,它們都對患者的生命質量有較大的影響,對于患者和家屬來說都是一個十分痛苦的過程。近代腫瘤學科已經基本達成共識,腫瘤患者的生命質量,比生存率、病死率更能代表患者的治愈效果和康復情況。因此,在癌癥護理中癥狀管理十分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