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間: 2021年04月30日 17:14 | 作者:朗依制藥 | 來源: 醫藥資訊| 閱讀: 155次
河北民眾深切悼念柯棣華大夫在華逝世65周年
央視國際 2007年03月28日 02:02 來源:
中新社石家莊三月二十七日電 題:白花點點寄哀思
——河北民眾深切悼念柯棣華大夫在華逝世六十五周年
清明將近,祭掃的日子到了。華北軍區烈士陵園正東,一方白色的墓園變成了白花的海洋。
這座躺在翠柏叢中的墓園不過二三十平米,陵墓既不豪華,也不高大。據陵園管理處工作人員介紹,近一周來,每天都有數千名學生、老師和普通市民來這里悼念。自制的白花,樸素的花籃,肅穆的花圈,還有孩子們獻上的鮮艷的紅領巾,點點滴滴,都寄托著人們對這位墓主人的無限哀思。
這里安葬的就是印度援華醫療隊醫生、繼白求恩之后又一位為中國抗戰事業獻身的國際友人——柯棣華。河北,就是他曾經戰斗和逝世的地方。
今年,是柯棣華大夫逝世六十五周年。誰曾料到,這個一九一0年十月出生于印度孟買的孩子,三十二年后卻讓中國這個與印度一樣古老的民族為他而哭泣。
今天,修葺一新的印度援華醫療隊紀念館正式向公眾開放。它以詳盡的文字、珍貴的圖片以及實物,向人們講述了包括柯棣華在內的五位援華醫生的動人事跡。
事情還得追溯到一九三七年??谷諔馉幈l后,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寫信給印度國大黨領袖尼赫魯,吁請援助。于是,印度援華醫療隊成立了。此前一年剛剛畢業于孟買格蘭特醫學院的德瓦卡納特•桑塔拉姆•柯第尼斯,毅然放棄報考英國皇家學會會員的機會,申請參加援華醫療隊,并于一九三八年九月抵達中國,開始了近五年的援華生活,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。
為了表示援華決心,醫療隊成員均在自己的姓氏后面加了一個“華”字。于是,柯第尼斯成了柯棣華。他于一九三九年二月十二日輾轉千里到達延安,被分配到一所離城幾十華里的八路軍醫院給傷員治病。但他一直要求到前線工作??麻θA說,“我來中國的目的是直接為抗日的軍民服務,我是外科醫生,也要學白求恩那樣,到前方為受傷的戰士做手術?!?
終于,百度,柯棣華如愿奔赴晉東南前線。從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四日開始,他和醫療隊的同伴們一起出入槍林彈雨,走遍了晉東南、冀西、冀南、冀中、平西和晉察冀敵后抗日根據地,沿途施行了五十余次手術,診治傷病員兩千余名。當百團大戰進入第二階段,在十三天的戰斗中,柯棣華接受了八百余名傷病員,其中施行手術的就達五百五十八人。由于不斷戰斗,他甚至三天三夜未曾睡覺。
一九四一年一月,柯棣華被任命為晉察冀軍區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首任院長。他曾說過:“這里是白求恩工作過的地方,你們的學校也以白求恩的光榮的名字命名。我一定要像他一樣,獻身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事業,決不玷污白求恩的名字!”
一九四二年七月,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。同年十二月九日,因癲癇病嚴重發作,搶救無效,柯棣華在河北省唐縣逝世,年僅三十二歲。毛澤東為他題寫挽詞:“全軍失一臂助,民族失一友人??麻θA大夫的國際主義精神,是我們永遠不應該忘記的?!?
記者在柯棣華大夫墓前看到,兩棵千頭柏已經長到快兩人高了。這是全印柯棣尼斯大夫紀念委員會主席丹尼爾•拉蒂菲于一九七四年訪華時,從英迪拉•甘地夫人的花園里移植過來的。
斯人雖逝,精神永存。每年都有點點白花掛滿枝杈,昭示著中國民眾對柯棣華大夫的深切敬意和無限哀思。(完)
責編:彭偉